一、2019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全市财政部门认真履职,强化管理,深化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1. 加力增效促发展。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增长新动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统筹安排工业发展、科技创新、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全面落实国家减税政策,全年新增减税22亿元以上;筹措资金3亿元,成立衡阳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推出“政府采购贷”,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保障招商活动经费,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在招商引资中的龙头作用,投资普洛斯-隐山物流基金10亿元,为G7科技结算中心、到恩智慧物流卡车等五个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引进G7无车承运南方运营总部、华育昌互联网平台等总部经济;推进衡山科学城启动区一期、衡阳汽车产业新城、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一期、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和公共停车场建设等四个PPP项目落地,总投资额约80亿元。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投入资金8.86亿元,加快农村道路、农小水利等建设,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排油茶产业发展资金2.54亿元,助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四是支持发展开放型经济。筹集资金3.34亿元用于南岳机场扩建、航线补贴、铁路口岸建设等,通航城市31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10万人次。五是全面落实人才计划。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吸引365体育官网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服务衡阳发展。六是提升财政收入质量。推进房地产税收全链条管理等六个专项工作,搭建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平台,着力强化税收征管,全力做实财政收入,全市地方税收占比提高到64.87%。
2. 履职尽责惠民生。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市民生支出436.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7%。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安排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资金9.28亿元,将城市低保标准和城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二是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等,惠及学生85.57万人;消除大班额2268个,全面化解超大班额;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覆盖1332所学校和214个教学点。三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统筹安排扶贫资金16.51亿元,同口径增长25.27%,其中投入产业扶贫、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雨露计划”等专项扶贫资金9.13亿元,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兜底扶贫等政策性资金6.83亿元。四是落实惠民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补贴22.04亿元,用于农业支持保护和农机购置补贴等;争取上级资金2.11亿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环保资金13.79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区提质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22个,市区两级安排创卫专项经费2.4亿元,支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六是推进安居工程建设。安排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资金12.87亿元,全年棚户区改造开工6269套、农村危房改造9324户。七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安装任务3.12万套、“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惠民演出862场,新建和改扩建村(社区)标准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51个,支持衡阳首届国际马拉松和国际网球公开赛、纪念王船山诞辰400周年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3. 积极稳妥防风险。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合理控制新增债务规模,杜绝盲目举债、违规举债行为;提前制定到期债务偿还计划,全年全市化解隐性债务159.95亿元,超额完成化债目标;建立市本级应急偿债准备金,有效应对隐性债务风险;推进市级平台公司整合转型,完成保留四家平台公司的目标任务;耒阳市、衡阳县纳入财政部成建制县债务化解试点范围,争取债券资金79.2亿元。二是降低县级财政运行风险。全面压实县级“三保”责任,建立联点负责制度,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县级预算编制审核试点工作,分析评估县级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和运行风险;加大对县市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给七个县市,支持做好“三保”工作。三是深入推进依法理财。进一步强化预算法治意识,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认真办理人大各项决议、人大代表批评意见建议;高度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细化整改措施,认真整改到位;推进预决算公开常态化、机制化,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扶贫资金、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等专项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4. 坚定不移推改革。一是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单位所有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年初预算,清理核减单位项目经费,推进存量资金回收工作常态化;加强经费保障力度,确保机构改革工作平稳推进。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市直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实现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全覆盖;选取八大专项资金、七个市直预算部门开展预算绩效重点评价和再评价,并公开绩效评价结果。三是推进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市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全覆盖,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推进网上审核,严格支付审核监督,堵塞管理漏洞。四是修订《市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完善因公出差费用管理。五是基本完成市直事业单位公车改革,保留车辆全部实行编制管理。六是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市本级出具评审报告648份,评审资金总额127亿元,审定金额102亿元,审减率19.69%。七是强化政府采购管理。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管理,加强政府采购监督检查,严格采购预算约束,全市完成政府采购26.4亿元,支出节约率6.5%。
二、2020年工作思路
1. 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坚实财政。大力培植财源,涵养税源,不断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财政服务经济意识,贯彻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巩固减税降费成效,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全面梳理到期优惠政策,整合用好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我市千亿级产业群建设,积极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和高档品牌的购物商场,努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推动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设立真抓实干考核奖励专项资金,进一步激励先进,激发干事热情;继续加强宏观经济和财政收入形势分析,建立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全力推进综合治税,努力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力争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
2. 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努力打造公平财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推进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面落实养老保险政策,支持做好退役军人社保接续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深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计划,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
3. 坚持改革创新思维,努力打造高效财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理顺市与城区、园区财政体制,优化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促进市区两级共同发展;继续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深入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不断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监督管理机制;继续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管,严控风险,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对我市实体经济、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扶持力度;继续完善财政投资评审、预决算公开机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4.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努力打造平稳财政。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依法依规举借政府债务,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定期评估债务风险,积极盘活平台公司存量资金、土地等资源,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按期完成化债计划;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快隐性债务剥离划转工作。坚持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顺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先保障工资支出、民生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继续压实县级“三保”支出保障责任,做好县级预算编制审核工作,动态监控库款运行情况,加快财政暂付款清理消化力度,严控新增对外借款规模,切实防范财政运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