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官网

您好!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 规划计划?>?

衡阳市财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思路

来源:衡阳市财政局???发布时间:2021-01-08

一、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全市财政部门努力抓好增收节支,持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理财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1.全面助力六稳”“六保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投入专项资金6.65亿元,用于疫情防控;市本级设立企业解困资金2.03亿元,4月底前全部拨付到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二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市新增减税10亿元,减免社会保险费8.48亿元,减免项目报建规费0.93亿元,减免承租国有资产经营用房租金0.63亿元;安排购房契税补贴1.8亿元,支持企业缓缴项目报建规费1.5亿元。三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安排资金8.66亿元,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安排企业贷款贴息资金1.28亿元,惠及城区401家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3.73亿元担保融资服务,减免担保费473万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四是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安排航线补贴、铁路口岸建设、综保区项目补贴等资金5.2亿元,中欧班列顺利开通。五是助推就业创业。统筹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8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3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1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9万人。六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安排粮食发展资金1.28亿元,稳定粮食产量,保障市场供应。七是支持保基层运转。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416亿元,增长10.31%,提升地方财力保障水平;安排专项资金20.18亿元,缓解县级财政支出压力;健全县级“三保”工作机制,开展县级预算编制审核试点工作,动态监控各地库款余额,兜牢“三保”底线。八是提升财政收入质量。健全协税护税机制,突出综合治税、信息管税、以票控税,全市税收占比稳步提升。

2.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投入稳定增长,全市民生支出4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2.97%。一是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99.28亿元,15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1.7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活补助,超大班额全部清零;安排资金9.35亿元,加快推进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二是强化民生政策兜底。安排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和流浪乞讨等困难群众救助资金8.95亿元,城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统筹投入退役士兵社保接续资金0.67亿元,惠及2.39万人。三是推进健康衡阳建设。统筹安排资金36.88亿元,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5元;筹集资金5.3亿元,支持市中心医院、市儿童医院、市公共卫生中心业务楼建设,增强医疗服务保障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四是落实惠民惠农政策。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惠农补贴32.75亿元。五是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9.54亿元,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资金16.15亿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3.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助力建设最美地级市。一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投入15.32亿元,持续治理和改善大气、土壤、水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安排中心城区雨污分流项目资金4亿元、退捕禁捕补偿资金1.37亿元、禁食野生动物养殖主体退出补偿资金0.22亿元,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市区安排创卫专项经费3.17亿元,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安排农林水资金34.4亿元,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道路和水利等政策落实;安排油茶产业、农业产业化资金3.59亿元,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三是推进安居工程建设。统筹安排资金7.94亿元,推动改造老旧小区208个、棚户区1.24万套。四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继续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免费开放;保障“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4.全面提升理财水平。积极围绕规范有效、公开透明的财政管理目标,不断深化财政重点领域改革。一是强化预算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真正过“紧日子”思想,市本级年初“三公”经费预算压减10%;推进存量资金回收工作常态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48亿元。二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建立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监测预警机制,控制新增债务规模;筹措偿债资金22.98亿元,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化解隐性债务52.78亿元,完成化债目标;支持常宁市争取财政部成建制县化解债务试点债券资金33亿元。三是注重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多层次绩效评价,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市本级23个项目和单位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四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全市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全覆盖,继续推进网上审核,强化财政授权支付监管。五是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提高政府采购限额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建设,规范限额标准以下政府采购行为,完成政府采购46.6亿元,节支率7.16%。六是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6707个,评审金额346.19亿元,审定金额293.35亿元,审减率15.26%。七是打造“阳光财政”。按要求及时公开预决算,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支持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建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020年全市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县级“三保”压力增大,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有待加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任务依然艰巨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1年工作思路

1.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决落实各类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消费潜力;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大做强14条优势产业链;充分发挥产业基金资本招商和融资担保引导作用,促进优质项目落户衡阳,支持实施领军企业“上市工程”;继续推进铁路口岸建设,保障中欧班列运行,打造内陆口岸枢纽城市;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保障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继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深入推进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加强财源税源培植,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2.健全民生投入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健全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全面落实职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疫情救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和全科医生培训制度,支持公立医院做大做强,提升健康衡阳品质;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巩固义务教育大班额化解成果,支持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推动学前教育提质扩面,增加优质学位,发展优质教育;支持实施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电影惠民等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高文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3.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建立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妥善处理好促发展和防风险关系,稳妥有序化解存量债务;加强债务风险源头管控,建立完善偿债应急防控机制;继续精简整合平台公司,加强对平台公司资产、收入、利润等指标考核,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压实县级“三保”主体责任,强化县级预算编制审核,实时监控县级财政收支运行状况、库款保障水平,坚决防范县级“三保”风险。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严控新增支出;继续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对外借款清理回收力度,提升重点领域支出保障能力;规范推进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审计整改意见,强化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

4.推进财政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精准性,建立项目入库评审和项目滚动管理机制;深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认真研究中央、省出台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政策,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推进实施PPP项目;稳步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继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财政投资评审机制,提升评审效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