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全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市人大审议意见,狠抓财政管理和政策落实,全力防范化解各项风险,切实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全市财政事业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
1.服务发展激活力。全力支持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牵头制定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22条举措,市本级兑现惠企资金3.88亿元,助力经济恢复发展;落实减税退税降费20.12亿元,减免奖补项目报建规费0.74亿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1141户在保小微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担保19.9亿元,减免担保费0.23亿元,为32家中标企业提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2.47亿元,出资1亿元设立市财融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转贷难、成本高”等难题;统筹财政资金及财政监管资金存放86亿元,撬动银行资金投向市场主体;发放购房补贴1亿元,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发挥产业基金招商作用,投资丰宜科技,引进企业供应链中心和华南零售中心;支持举办市旅发会、数字消费节、衡阳汽博会、演唱会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
2.量质并重培财源。全面落实“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出台《衡阳市税费精诚共治实施办法(试行)》《衡阳市财税综合信息数据共享管理办法》等制度,激发市直部门协税护税、管收促收合力;强化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分析利用,入库收入17亿元以上;支持建设“五好”园区,园区亩均税收增长30%;持续提升收入质量,地方税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70.13%,较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推进城区弱电管网、公共机构屋顶分布式光伏等特许经营权以及建筑材料砂石采矿权出让,加大闲置房屋处置力度,实现资产资源盘活收益283亿元;清理盘活各类沉淀资金,收回闲置、低效以及往来资金23亿元,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3.保障民生兜底线。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02%。统筹资金2.4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9亿元,支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各类资金113.84亿元,助推教育事业发展,支持各学段教育工作补短板,安排规范民办义务教育资金12.5亿元,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达到95%;支持提升卫生健康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9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孤儿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费12.09亿元,涉及困难群体22.52万人次;统筹投入农林水资金69.7亿元,发放“一卡通”惠农补贴资金32.16亿元,支持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争取政府债券及统筹自身财力,重点支持高岭路、奇峰东路、中心城区雨污分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资金17.48亿元,支持生态环境修复;筹措资金4.9亿元,支持改造老旧小区290个、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27台;统筹资金1.77亿元,支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支持衡阳文化艺术中心开放运行。
4.主动作为防风险。一是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牵头制定化债方案,健全防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争取化债试点再融资债券113.65亿元,筹措资金146.89亿元,确保政府债务按时还本付息;全面开展PPP项目清查整治专项行动,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要求。二是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全面压实县级“三保”主体责任,开展县级财政预算编制事前审核、财政运行风险调研等工作,指导督促县区打满打足“三保”预算,新增设立县级财政运行应急资金,确保兜牢财政“三保”底线。三是推进财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三湘护农”、财经秩序、会计评估、预决算公开等领域专项监督;出台《365体育官网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筑牢财务管理基础,强化单位内部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5.改革创新强管理。牢固树立绩效理念,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财政健康稳定运行。一是强化财政评审管理。出台《衡阳市市本级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制定评审口径规范手册,实行“双随机”直播抽取造价咨询机构,打造阳光评审平台,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5380个,评审金额338.3亿元,审减率14.82%。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管机制,开展部门预算编制精准度评估,减少预决算偏离度。三是强化财政基础工作建设。狠抓财政一般性和数据性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财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四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部门整体和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对11个部门整体支出、20个重点项目支出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18.32亿元。五是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出台《衡阳市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份额80%以上。六是强化数字财政建设。继续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上线预算绩效管理、政府购买服务、财政电子票据、工资统发、“一卡通”等模块,逐步实现财政资金全流程监控,全市预算管理一体化考核排名全省前列。总的来看,2023年全市财政工作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但各类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压力增大,债务化解任务繁重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思路
财政部门将坚决执行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支持服务产业发展,持续强化财政管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一)突出产业发展,夯实财源税源基础。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定位,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支持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严格落实国家税费支持政策,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推进财政惠企资金精准直达,支持引导14条产业链原地倍增、延链补链;进一步发挥融资担保、产业基金、财政性存款、政府采购贷等财政杠杆作用,撬动365体育官网的银行机构、社会资本投向实体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精准招商、延链招商,促进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统筹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各项资金,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以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全力支持文旅招商、基础设施改造等,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以人为本,改善增进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利用各项就业政策,科学管理就业专项资金,统筹运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帮助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落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保障粮食生产稳产保供,提升财政支农效益;进一步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完善城(园)区义务教育新建学校经费补助机制,支持推动教育强市;着力提高人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支持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落实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民生政策,推进中心城区“三纵三横”道路提质改造,支持做好黑臭水体治理、环保问题整改等工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三)突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严格落实国、省365体育官网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要求,切实扛起财会监督主体责任,推进实施财会监督“123”行动,三年实现部门内部监督全覆盖;压实县级“三保”主体责任,强化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严防县区财政“三保”风险;健全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按时保量完成化债任务,确保不发生债务违约事件;支持实施平台公司经营性资产倍增,推进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加强债券资金管理,加快债券项目工程进度,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打造普惠金融服务平台,防范金融领域风险;协同做好粮食、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防控。
(四)突出提质增效,健全财政管理机制。围绕“三个转变、六个要管”的理念,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工作。完善财政投资评审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提升评审工作效率;继续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强化资金统筹,严控预算追加,严格预算执行,减少预决算偏离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抓细抓实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深入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强化财政大数据应用,实现财政资金去向全过程跟踪、财政数据全流程汇聚和全要素分析;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推进非标项目电子开评标,维护公平公正竞争秩序;持续推进财政干部作风建设,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和非接触式办公制度,提升财政服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