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人社提复〔2025〕1号(A类)
冯青青委员:
你提出的《365体育官网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始终将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摆在突出位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搭建供需平台,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实施了“万雁入衡”行动。通过出台《衡阳市“万雁入衡”引才行动实施办法》,衡阳市委组织部定期征集并发布青年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年度引才计划,并组织系列招才引智活动,确保每年吸引1万名以上青年人才来衡留衡创新创业,有效拓宽了青年就业渠道、激发了创业活力。二是开展各类招聘会。2024年衡阳市各级人社部门联合驻衡院校开展招聘活动21场,其中,线上开展招聘活动1场,参会单位45家,提供岗位633个次,注册简历228份;线下开展20场招聘活动,参会单位1904家,提供岗位6.9万余个,入场人次达6.2万余人次,收到简历1.9万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510人。三是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引导青年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重点领域建功立业。鼓励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四是畅通青年考公渠道。为适龄青年提供公开、公平、规范的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平台。
一是对实名制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并对未就业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311”服务。2024年,我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总人数为13643人,跟踪回访率为100%,就业服务率为100%,已实现就业13356人,就业率为97.9%;二是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落实各项补贴。2024年为13所驻衡高校4269名2025届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640.35万元。为吸纳了481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的65家见习单位共计发放见习补贴335.795万元。为24家小微企业163名高校毕业生共计发放社保补贴143.96万元。为71家企业共计发放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142万元。
三、激发创业活力,优化创业环境
一是成立衡阳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衡阳市相关职能部门、驻衡高校、企事业单位与创业孵化基地共同发起成立,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理论研究,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实践领域的培养体系,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成长,联合举办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风险,共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二是建设衡阳市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建立统一的全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价体系,鼓励高校和孵化基地每月向项目库推送高质量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项目库管理,对入库项目实施“培训+资金+融资”一揽子政策对接和帮扶。三是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在办公场地、设备等硬件资源上积极投入的同时,加强资源对接、行业咨询、专业指导、运营策略、市场开拓、制度建设等软件建设,针对创业者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
四、优化专业设置,增强就业能力
一是根据需求优化专业。近年来,我们围绕湖南“三高四新”发展战略和本地产业链,引导技工院校科学布局,在新能源汽车、虚拟现实、数字媒体、智能网联、云计算、大数据、城轨交通等新兴领域打下人才基础。目前,衡阳技工院校已逐渐形成了智能制造、智能控制、装备制造、汽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8大主干专业群。2024年,围绕“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结合衡阳旅发大会召开,衡阳技师学院新设了“烹饪(中式烹调)”课程。2025年,我市3个技工院校围绕衡阳产业特色,新设9个专业,其中,按专业层次分:高级层次6个,中级层次3个;按专业类别分:服务类2个,信息类1个,交通类3个,机械类1个,电工电子类1个,轻工类1个。二是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学校通过引企入校、送教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让学校深度卷入企业生产加工全过程,实现校企双管理,为企业发展和学校教学注入新鲜动力。如衡阳技师学院与中国航天、中国中车、三一重工、特变电工、衡阳钢管、南岳电控、湘油泵等30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实现学生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双提升。
感谢你对人社部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衡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21日
责任领导:刘文文 承 办 人:罗方果
联系电话:8867022
抄送:市政府办(2),市政协提案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