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以来,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365体育官网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决定后,衡阳市服务业得到了飞速发展,2010年8月又评为“国家首批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只有30家,湖南仅此衡阳一家),标志着衡阳己进入服务业大发展时期。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GDP的重要支撑和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服务业发展规模速度、内部结构变化、贡献税收等方面,反映建党90年来衡阳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服务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一)起步阶段(1952~1957年) 解放初期,传统农业是衡阳经济的主体,工商业也经历着空前严重的衰败,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急需恢复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衡阳服务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和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1952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2.8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0.4 %,服务业增加值仅为1.04 亿元,各种服务设施极其落后,服务业主要以商业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为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服务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57年服务业从业人员13.19万人,年均增长0.5%。 (二)徘徊阶段(1958~1978年) 这是衡阳服务业发展相对萎缩时期,这一时期,衡阳经济经历了“大跃进”、三年调整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指导方针错误及“十年动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年间,衡阳工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服务业发展基本陷于停滞状态,1978年服务业增加值仅3.2亿元,占全部GDP比20.1%。从 从业人员看,1958-1978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二十年只增加9.19万人,年均增长0.16 %,到1978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也只有15.1 %。 (三)快速发展阶段(1979~2010年)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衡阳服务业发展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三十年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旅游、房地产、信息、计算机服务及软件、科研等新兴服务业不断拓展。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10.19 亿元,比78年增加506.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5.4 %,是1952年的491 倍,1978年的154.3 倍。而且大部分年份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其中1996年、1997年和2007年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7.8%、23.09%和23.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0.05%上升到2010年的35.9%。上升15.85个百分点。 二、建党90年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形成有力支撑 2005年,衡阳市人均GDP达1094美元(按现行汇率),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2010年达到3072 美元,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性跨越,仅用了10年时间。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当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时,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二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回落,服务业贡献率稳定上升,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仍落后于第二产业。从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服务业比重显著上升,表明衡阳市经济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正逐渐向高级阶段过渡。
(一)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快速发展
90年来,衡阳市服务业行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衡阳市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衡阳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伴随着人们重积累轻消费、重生产轻流通、重产品轻服务等传统观念的转变,全市第三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建党90年来,衡阳市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能大幅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衡阳市将交通运输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将交通运输业发展与国家、省级交通规划结合起来,1978年底,我市公路通车总里程5310公里(包括国省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交通运输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一是公路通车里程快速增加。到2010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826公里,是1978年的3.36倍。二是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衡阳市全面启动了农村“双通”工程,2003年至2010年七年间,累计完成投资221.8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3665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4124个,通客车行政村达到4165个,直接受益人口约628.32 万人,全市91%的行政村通了油(水泥)路,85%的行政村通了客车,基本实现了农村“双通”。截至2010年年底,我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125公里,全市通油路行政村比例达到 91 %,农村通路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铁路运输为世界一流发展水平。到2010年末全市境内营运里程达383公里,其中,世界一流的时速最快的(350公里/小时)武广高铁全市境内里程达到138公里,于2009年12月27日正式通车,到达长沙只需半个小时,到广洲、武汉仅需1.5个小时。据统计,2010年高铁旅客运输量达到19.82万人。2008年开工建设湘桂复线(湘桂线扩能)、衡茶吉铁路(井冈山至衡阳段)投资67.5亿元,通车里程139公里,预计2012年底通车。铁路的大发展,解决了衡阳交通的颈瓶,为拉动衡阳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10年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195 亿吨公里,较1958年的1.16亿吨公里增长了168倍。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衡阳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零和住宿餐饮业单位数299家,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2.12亿元,是1949年的590 倍,是1978年的65.21 倍;年人均零售额6382元,是1949年的248.81倍,1978年的49.02 倍。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高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这一新兴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直呈高速发展的态势。我市邮政在继续拓展最传统投递业务基础上,充分利用邮政现存的网络资源,大力发展邮政储蓄和物流配送,语音服务等邮政电子商务业务,从而使邮政业务不断上升。2010年年末,全市邮路长达为118万公里,拥有邮政局、所41处,其中,设在农村的邮政局、所 4 处,占 10 %;完成函件 453.8 万件,报刊期发1353.52万份,特快专递63.87万件。至2010年,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117.6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61 万户;全市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相继建成本地电话网、光缆传输网、分级交换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等网络。2010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收入83.88亿元,是1978年的1338倍,年均增长41.81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62 亿元,电信业务收入80.27 亿元;固定电话用户113.5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99.47 万户,IP电话用户5.30万部、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19.59 万户。2010年,衡阳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96亿元,比2004年增长73 %,占服务业的比重达7.2%,成为推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金融保险证券业不断发展。随着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衡阳市形成了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并存,经营覆盖面广、布局渐趋合理、功能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保险证券从八十年代开始进入我市,截至2010年全市拥有银行机构数11家,保险业29 家,证券业11家,实现营业收入99.76亿元,金融保险业从业人员达19854人,证券交易量达250.03亿元,保费收入达37.38亿元,存款余额1306.13 亿元,银行机构比1978年增加9 家,存款余额是1978年的 456.7倍,贷款余额为532.1亿元,是1978年的77.9倍。2003-2010年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到26.67%,保险密度为498.63元/人,是2003年的4.2倍和4.1倍;保险深度2.6%,比2003年提高0.63个百分点,保费规模在全省排位第三名,保险行业总资产突破130亿元,是2005年的5.46倍。 (二)服务业成为税收增长的源泉
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服务业提供的税收越来越成为全市税收增长的源泉。2010年年实现服务业税收38.56亿元,同比增长32.4 %,比全部税收快7.7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50 %,同比提高2.93 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20.7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占2.3 %;金融保险业占8.55 %;房地产业占4.79 %。
(三)服务业投资总额明显提高,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建国90年来来,衡阳市在进行生产建设的同时,安排大量资金用于服务业项目建设。改革开放后,随着招商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衡阳市更加注重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不断调整外资投向,使其符合衡阳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后,衡阳市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提高,既成为扩大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为衡阳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0年,衡阳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5.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调整为1.79:63.90 :34.31。
(四)服务业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衡阳市服务业主体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批零贸易业、餐饮业等行业,民营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如公共交通、卫生、教育及公共服务等,民营经济所占的比重也正在不断扩大。
(五)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迅速增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三十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使一、二产业转移出来大批富余劳动力,加上自然人口增长,新成长的劳动力大量增加,妥善安置就业人员成了稳定政治、经济、社会的一大重要问题。服务业涉及行业众多,既有劳动密集型的,也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既适应大型集团规模经营,也适应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分散运作,就业弹性较高。随着就业人口的增加,特别是在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到2010年末,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54.0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比33.6%,比1978年增加6.60 倍,占比提高24.3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顺利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服务业的未来展望
衡阳作为全国30个“服务业综合试点改革城市”之一,2010年9月被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评为“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当前,面对发展大好机遇,是我市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随着中心城区服务业产业的全面推进,我们应在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利用市场机制与加大政策支持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业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水平,以优化和提升我市服务业结构,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全面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合理规划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区商业网点建设 以城区解放路与蒸湘路交岔口为中心向外辐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积极推进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完善商业零售业态的结构和布局,继续大力兴办各种零售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和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整个商业零售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规划物流园区,培养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将衡阳打造成区域性的现代物流中心。同时,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立足本土资源,全面推进旅游业产业结构升级 1.完善旅游网点布局。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南岳为龙头,以文化底温耒阳蔡伦公园、王船山故居、元帅故居、以自然景观衡阳县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宁西江漂流、米水漂流、衡山县大源渡水上乐园、衡南江口鸟洲、岐山森林公园等重要补充的旅游网络格局。 2.优化旅游产品格局。强化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节会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的比重,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整合旅游线路。形成“衡阳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旅游精品线路,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产品六要素高度发达。推出区域联合旅游产品,科学融入中华旅游圈、中南旅游圈、湖南旅游圈,共享旅游客源市场。旅游商品丰富多彩,能充分满足游客需求,效益良好。 4.实施旅游产品信息化、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市场化、国际化“六化”战略。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更加规范市场规则,使游客满意率达到98%以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衡阳旅游产品品牌。打造衡阳“东南亚后花园、粤港澳大靠山”和“生态福地、文化重地、宗教圣地”旅游形象。 (三)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建成一个集高速、宽带、大容量、多媒体、智能化的高速信息网络平台,实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框架、科教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等“四大信息系统应用工程”。开发一批大型公共数据库,推动政府、企业和个人上网,建设好农业、工业、科技、医疗、企业和个人信用等专业信息服务网,提高行政、社会公共服务、传统生产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告业发展层次,应用新兴媒体和技术,规范广告内容,提高制作水平。培养形成一批骨干广告企业。规范引进和发展法律、会计、评估、工程、市场调查等咨询、中介服务,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促进咨询中介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同时,积极鼓励衡阳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大力挖掘咨询服务领域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