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是一座与工业血脉相连的城市,百年工业历史即衡阳现代发展史,工业始终是衡阳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兴市之要。
3月20日,全市新型工业化暨制造强市建设推进工作会召开,释放出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持续建设制造强市的强烈信号和坚定决心,接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衡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全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365体育官网力量。
01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增强制造强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定盘星”。 “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也是我市“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我们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认清衡阳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既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也寄托着未来的希望,必须一仗接着一仗打、一年接着一年抓;要坚定发展信心,过去的一年,“衡阳制造”的体量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优、分量越来越重,两大产业集群跻身“国家队”,建设制造强市,我们有底气;要夯实发展基础,问题就是方向,短板就是潜力,我们要靶向发力、积极应对,不断夯实工业发展基础;要把握工作主动,将衡阳特有的产业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紧紧抓住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的“平台机遇”,“后旅发经济”持续火爆的“窗口机遇”,去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02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把握制造强市的方法论和实践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南针”。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要把这些贯穿制造强市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主动融入全省“4+4科创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制造强市的“最大增量”;要坚持数智协同赋能,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数实融合条件,深入“智赋万企”“人工智能+”行动,不断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吸引力;要坚持品牌效应增值,深入实施“增品牌”“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建立制造业品牌雁阵体系,将“衡阳造”的招牌越擦越亮;要坚持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探索工业发展与美丽山水同频共振的“衡阳办法”“衡阳经验”,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含绿量。 03 一子落而满盘活,抓关键则全局活。把准制造强市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子”。 新型工业化不仅是技术的革新、产业的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我们要在推进过程中,准确把握国省战略导向、政策资金投向和产业变革走向,紧盯有效投资抓项目,始终聚焦“五张产业名片”和15条重点优势产业链,加快构建“龙头项目顶天立地、配套项目铺天盖地”的产业集群格局;要强化链条思维抓招商,科学运用产业招商、基金招商、股权招商等新方法新思路,树牢产业链招商思维;要坚持原地倍增育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加快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要理顺体制机制强园区,让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主战场”、制造立市的“主引擎”。 04 万夫之力,天下无敌。提升制造强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能量场”。 新型工业化承载着无数人的期盼,需要全市上下思想更重视、精力更集中,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在推进过程中,关键少数要领跑在前,力争成为抓工业、抓园区、抓项目的行家里手,同工业企业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形成抓工业、强制造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广大衡企要挺膺担当,坚守主业、做强实业,专心致志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与衡阳同进步、共成长、齐收获;营商环境要创优提质,各级各部门就要认真对标、抓好落实“五个一”工作举措,常态化开展“三送三解三优”行动,高度重视减轻企业负担和保障生产要素的问题,让企业家在温暖和贴心中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在时代的浪潮中,新型工业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而建设制造强市,既是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也是城市崛起的“最强辅助”。在衡州大地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让我们积极追风去,以实干为舟、以奋斗为桨,扬起建设制造强市“衡特色”的风帆,去迎接重振衡阳工业雄风的新曙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