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8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怡然 通讯员 郭华 贺莉)15日,记者来到常宁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康家湾矿智能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井下工作场景。操控室里,工作人员轻点鼠标,远程操控内燃铲运机等设备,精准完成矿石转运、破碎和提升,原本耗时半天的流程,如今缩短至1小时。
康家湾矿的场景,是常宁市以技术改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常宁市通过技术改造,实施“扩能倍增”行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驱动这座百年工业基地向“新”而行。
五矿铜业阴极铜生产厂区。 钱辉 摄
五矿铜业电解厂区,全自动剥片机组正高效运转,精准剥离阴极铜。去年,该公司电解挖潜改造提升项目成功投产,项目利用现有火法系统转炉、阳极炉的富余能力,优化电解工艺,生产高附加值阴极铜产品,助力企业产能提升50%。企业脱砷改造成效也很显著,去年降本增效超1000万元。
株冶有色铅锌生产车间。钱辉 摄
通过技改提升产能或产品附加值。今年上半年,五矿铜业、株冶有色、水口山集团三家龙头企业合计产值达161.51亿元,同比增长超30%。
常宁市工信部门介绍,央企、国企在火热推进技改的同时,谷道新材料、金辰新材料等一批民企,也聚焦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升级,积极推进“扩能倍增”。福宏弹簧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的耐高温航空发动机气门弹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
技改赋能让传统产业更加绿色低碳。在水口山经开区,“物料互供、公辅共享、三废共治”的循环模式正高速运行:水口山有色采矿冶炼出的锌原料,经株冶有色加工成锌锭,被湖南天辰制作成锌粉,废渣废料由华兴冶化转化为一水硫酸锌和七水硫酸锌,又为德邦生物提供了原料,实现资源“吃干榨净”。
常宁市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钱辉 摄
今年上半年,常宁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30.8亿元,总量位居衡阳市各县(市、区)首位,同比增长21.69%,其中有色金属产业产值达212.59亿元,同比增长22.71%,发挥着“压舱石”作用。
(原载于8月17日《湖南日报》头版)
常宁市 “扩能倍增”向新而行-----湖南日报数字报刊
责编:周怡然
一审:周怡然
二审:陈鸿飞
三审:徐德荣
来源:湖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