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官网

湖南省衡山县:精准“问诊”在一线 民生实事暖民心
发布时间:2025-08-29 16:53??????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浏览量:次
字体:

“在没引入自来水之前,枯水季节经常断水。”白果镇瓦铺村村民朱江南对着哗哗的水流,绽开了灿烂的笑容,“现在洗澡用水方便多了,孩子们每天都高高兴兴的。”这是衡山县坚持开门教育、为民办实事的生动缩影。全县各单位坚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化“走找想促”活动,全方位、多维度为县域发展“问诊把脉”,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


政务服务“小窗口”做优便民“大服务”

多渠道听民意。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坚持身入心至,真正沉到一线,通过屋场恳谈会、庭院议事会、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原汁原味记录群众呼声,实行“收集-分类-交办-反馈-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线下跑得勤,线上也不闲着,县数据局综合运用政务服务“好差评”“12345”热线、“办事不成”反映窗口等渠道征集问题线索,畅通民意诉求“快车道”;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推行“跨域办理”新模式,优化异地政务服务合作,将25个涉及“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纳入大厅集中办理,实现从“多头跑”到“一站式办结”。目前,全县已累计收集群众反映的急难问题190余个,已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30余个。


抗旱保灌能力显著提升的江东乡白龙河坝

用实招解民忧。针对江东乡白龙社区群众普遍反映的农田灌溉难题,江东乡党委主动作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摸底排查,实地勘察水坝运行情况,系统收集村民在蓄水、用水方面的实际困难,并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白龙河坝提质改造工程顺利推进,目前已完成河堤加固、桥面重建及自动化闸门系统安装等工程建设,水坝总蓄水量达120万立方米,其抗旱保灌能力显著提升,有效保障了下游3000余亩农田的灌溉需求,让村民们盼望已久的“清水润田”愿景照进现实。

提质改造中的环先南路

疏堵点惠民生。县城内的城西完小是一所拥有3000余名师生的完全小学。学校周边的环先南路原来仅5米宽,每逢上下学高峰,人流车流密集,拥堵现象严重,师生出行和周边居民生活备受困扰。为有效改善拥堵状况,衡山县利用暑假“黄金期”,重点实施环先南路提质改造工程,将道路拓宽至12米,科学规划双向车道,并高标准配备排水系统、路灯等设施。改造完成后,该路段将实现紫巾路与人民路有效互通,切实优化了区域路网结构和功能布局,大幅提升了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幸福村村民口口相传的“连心桥”

强服务顺民心。开云镇幸福村是由原幸福村与原种福村合并而成,但两村之间横亘着一条荆陂河,村民往来需长时间绕行,不仅日常生活不便,也严重制约了两村之间情感交流和融合发展,“合村不合心”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在一次日常走访中,县委书记戴新贤接连听到多位村民反映“过河难”问题。他当即拍板:“这桥,必须建!”随后迅速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多方筹措资金,全力推动项目落地。不久,一座全长约26.04米、宽阔稳固的桥梁顺利建成。这座桥不仅畅通了荆陂河两岸,更紧密连接了此村与彼村干部群众的心,有效实现了幸福村从合并到融合的转变。为铭记这份关怀与团结,幸福村村民一致提议将该桥命名为“连心桥”。

今年以来,衡山县委、县政府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有效解决水、电、路、网等各类问题130余个。下一步,全县各单位将持续坚持动真碰硬查摆问题、真抓实干推进整改,把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肖佩)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