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官网

常宁市民政局:以“三个三”服务模式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26 10:09??????来源:新湖南客户端?????浏览量:次
字体:

通讯员 何辉 廖晏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湖南常宁市民政局坚持“突出治理、巩固救助、发展养老、大干项目”的工作路径,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应保尽保扶弱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到700元/月、5400元/年,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提标到10920元/年、7020元/年。创新创先优服务,“小马拉大车”治理活动、婚俗改革、“两项补贴”福利政策等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理、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民生项目惠民生,养老服务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殡葬相关项目等建设大干快上,已建成了410个村(社区)儿童之家,殡仪馆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连续三年获评衡阳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成功创建现代福彩省级示范区。

常宁市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约14.7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6%。2024年,常宁市民政局以养老服务工作为突破口,创新探索养老服务工作“三个三”行动(实现三个转变、涵盖三个场景、打造三个圈层),托起幸福“夕阳红”。

突出广度、高度、温度,实现三个转变

中午12点,常宁曲市社区老年食堂准时开饭,40多位老人陆续来就餐。“这里饭菜便宜又实惠,吃完后我们还可以一起聊天、下棋,真是一条龙服务。”一位老人介绍。这只是“三个三”行动带来转变的一个缩影。拓展服务范围,由兜底向全体老年人转变。共建设县乡级养老服务机构25家、村级养老服务中心127家,初步构建了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县、乡、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城乡分散特困供养4921人,农村、城市分散供养生活标准提高到585元/月、910元/月,年发放资金4100余万元。集中特困供养621人、生活标准提高到910元/月,年发放资金750余万元。提高服务目标,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每年为老年人提供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咨询和服务4500余次,发放预防诈骗等资料20000余份。优化服务方式,由简单的生活照料向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转变。精心选点城北社区、由市社区等4个老年助餐服务点,日均服务老年人达400人次。对全市240户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老人健康安全更有保障。

突出居家、社区、机构,涵盖三个场景

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出台《常宁市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实施方案》,实施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政府购买基本养老服务;2024年通过摸底排查,符合补贴条件的对象约1300名,按照50元/人/月的标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行等“六助”服务。创新社区养老服务,设立社区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展示和配置服务等,探索“养老顾问”模式,每年邀请国内知名养老护理专家对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累计达1000多人次,200多名并取得了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建好养老服务机构,引进湖南医药集团康乃馨公司,与常宁市亿嘉鸿置业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医疗、护理、餐饮、教育、文体、旅居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突出城市、农村、要素,打造三个圈层

构建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依托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休闲、娱乐等服务,有效解决老年人日间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问题,实现家门口养老。构建农村养老圈。深化机构体制改革,实现19个乡镇敬老院县级统筹统管,常宁市财政按照不低于3000元/年/人的标准配套敬老院运行经费,不低于800元/月/人的标准配套护理经费,实现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供养人员“应住尽住”。2023年投入740余万元、2024年投入800余万元,共计完成20余家养老机构消防改造。构建要素流动圈。强化政策扶持,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强化经营主体、资金引进,鼓励国有和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强化队伍建设,敬老院业务院长、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运维经费和院长工资收入与年度现场绩效考核挂钩。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重大战略,我们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让全市广大老年人在精准贴心服务中安享晚年。”常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晖华表示。

责编:唐曦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