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衡阳青少年“背”起文明的火种
发布时间:2025-05-23 09:03??????来源:掌上衡阳?????浏览量:次
字体:

从6岁开始,她便用稚嫩的肩膀背起同窗求学路,祁东14岁女孩用实际行动为中华传统美德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这种平凡的伟大,在雁城并非孤例。“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熊莎莎甘当同学“三年拐杖”,“中国好人”邹晴“背着妈妈上学”,湖南工学院门口的“煎饼摊”爱心潮涌……一个个温暖又励志的故事,筑起雁城文明的底色。

翻开近年来的荣誉簿,一组数据格外亮眼:2018年以来,我市有1人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2人获评“新时代湖南好少年”,303人(组)青少年获评市级荣誉称号。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流淌。

平凡善举:

14岁女孩背起同窗求学路

在衡阳市祁东县太和堂镇罗口町中学,两道瘦弱却坚定的身影构成校园独特风景线,她们就是15岁的刘思涵和14岁的匡语轩。

▲匡语轩(右)、刘思涵(左)与班主任(中)合影。邹红辉摄

两人既是同学,又是邻居,都来自祁东县太和堂镇把关口村。刘思涵是不幸的,2010年,出生仅三个月的她患上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腰部受损,双腿萎缩,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刘思涵又是幸运的,因为有邻居妹妹匡语轩背着她求学。

刘思涵平时与奶奶相依为命。2017年,刘思涵进入把口小学读书。起初,都是奶奶背着上下学,但是,有次放学,奶奶因为劳作而“迟到”,6岁的匡语轩便第一次背起刘思涵放学。从那以后,匡语轩主动承担起了背刘思涵的重任,成为刘思涵的“生命拐杖”。

2023年秋,两个小姐妹升入罗口町中学,却被分在不同的班级。为方便照顾刘思涵,匡语轩主动申请调到刘思涵所在班级。

在照顾刘思涵的路上,匡语轩不是“孤勇者”。老师们的“偏爱”、全班同学组成的“护送天团”,化作点点星光,照亮刘思涵的求学路。

▲央视新闻专题报道截图。

2025年1月10日,央视新闻5分钟专题报道了祁东这对“最美姐妹花”的事迹。

画面中,两个小姐妹清澈的眼神和淳朴的语言,却传递出最真挚的情谊。一个是“生命的拐杖”,一个是“学习的坐标”。她们是彼此的拐杖,更是彼此的光。

刘思涵现在是班级学习委员,她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的善意。5月9日,在今年春季的期中考试表彰会中,刘思涵获得一等奖,而匡语轩在小姐妹的带动下,成绩也直线上升,获得二等奖。“她不仅是需要照顾的姐姐,更是我学习上的小老师。”这是匡语轩眼中的刘思涵。

▲央视新闻专题报道截图。

面对未来,两名少女许下约定:考入同一所高中,甚至同一所大学,继续携手前行。这段跨越病痛与坎坷的同窗情谊,如同一束微光,照亮了乡村教育的温暖底色。

城市温度:

凡人善举筑起雁城文明底色

平凡的善举,往往更令人感动。记者翻阅近年来的报道发现,像这样的感动,在雁城还有不少。

“小拐杖”的感动:“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熊莎莎,2020年9月入读衡阳县清潭中学时,发现班上的小琦同学因患有先天性肌无力,不便行动,主动提出要做小琦的“小拐杖”,并影响班级同学都加入到帮助小琦的队伍中来,这一“扶”就是三年。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少年的善与爱,遇见了彼此最美的青春年华。

▲熊莎莎甘当同学三年“拐杖”。

“带着妈妈上学”的孝心:“中国好人”邹晴6岁学会做饭,10岁父亲去世后便与患病妈妈相依为命。邹晴带着妈妈上学的那些年,没让妈妈吃过一顿冷饭、生过一次褥疮。2021年,邹晴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人选,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365体育官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邹晴与妈妈。

“煎饼摊”的温情:2021年11月23日,湖南工学院学生张美胜得知校门口煎饼摊摊主丈夫患重病,需要大笔治疗费用,于是号召大家去照顾生意。第二天,煎饼摊前就排起了长队,源源不断有学生前来光顾,还有不少同学主动帮忙洗菜,打下手。他们用消费善意点亮生命之光。

▲煎饼摊前排起长队。

暴雨中的守护:2024年9月4日下午,祁东县归阳成章高级中学体育教师杨礼庆带领高二年级32名体育生在学校后面一条还未通车的路上跑步,途中突降大雨,正巧看到老奶奶在抢收稻谷,学生们毫不犹豫,几人一组,迅速帮助老奶奶收完稻谷。奔跑的少年和抢收稻谷的画面构成动人画卷,央视新闻专题报道引发全网点赞。

▲祁东32名体育生帮老奶奶抢收稻谷。

从“带着妈妈上学”的“中国好人”邹晴,到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志愿者刘振武,再到拾金不昧的六年级学生贺彬蔚等,衡阳青少年用行动诠释“诚信、友善、担当”的时代内涵,“背”起新时代的文明火种。

制度护航:

构建未成年人成长“生态圈”

让全社会看见光,才能带动365体育官网人追随光、成为光。

衡阳历来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校园思享会”“艺术童伴”“心育护花”“阳光成长”和文明校园创建、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品牌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构建未成年人成长“生态圈”。

我们看到,在衡阳文明实践活动中,未成年人的身影越聚越多。拾金不昧、乐于助人、诚信友善……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而衡阳也捧回了沉甸甸的奖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实现零的突破……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衡阳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衡阳通过探索打造红色教育的衡阳模式、持续开展“校园思享会”系列活动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青少年学习成长生活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常态化开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进校园、“劳动美”等主题活动。提升“心育护花”“阳光成长”活动品牌影响,充分发挥各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所作用,帮助青少年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健全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持续擦亮“艺术童伴”活动品牌,着力打造文明校园创建精品工程,不断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和师生文明素养。丰富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加强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

全力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持续开展“心育护花”“护苗”“护蕾”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网络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关爱未成年人的氛围。

文明传承:

道德基因融入城市肌理

其实,衡阳的道德实践,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近年来,衡阳市涌现出“感动中国”3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8人、“中国好人”47人(组)、湖南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1人、“湖南好人”181人(组),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数量位居湖南省前列。

今天,“北有朝阳群众,南有衡阳群众”已享誉大江南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市民“家门口的精神家园”。当道德基因融入城市肌理,当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光源,衡阳便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这种力量无关乎年龄与身份,只关乎人性最本真的光芒。

小小的匡语轩带给我们大大的感动。显然,她不是衡阳第一个“匡语轩”,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匡语轩”。

全媒体记者张花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