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是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重视档案安全工作,特别是做好档案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档部门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举措。 纵观危及档案安全的各种因素,火灾无疑是最具破坏性的灾害之一。国际档案理事会发布的《档案馆灾害预防指南》指出:“火灾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无疑是档案部门所面对的最具破坏性的危险。”近年来,国外档案文博领域发生的一系列火灾事件,一次次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2016年4月26日发生的印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火灾,致使博物馆整栋建筑被彻底焚毁,损失严重;2018年9月2日发生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2000万件藏品毁于一旦;2019年3月26日发生的美国卡佩尔斯手稿图书馆火灾,部分藏品损毁;2019年4月15日发生的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让这座拥有850多年历史的建筑损毁严重。这些火灾发生的原因有,维修动明火监管不严、电气线路老化未能及时修复、吸烟乱丢烟蒂、管理不严致使工作人员思想麻痹等。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领导、企业员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依规做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国家档案局先后印发了《365体育官网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365体育官网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档案安全的通知》《365体育官网深入开展档案安全检查的紧急通知》《365体育官网深入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深刻吸取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教训,进一步筑牢档案安全防线。 为强化档案馆消防安全管理,2022年9月,经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委员会第30次年会审查、国家档案局批准,《档案馆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列入2022年档案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闵行区消防救援局、上海安邦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起草。 编制原则 《规范》遵循“科学、合理、安全、可靠、可行”的原则进行编制。《规范》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的规定起草。在编制《规范》过程中,起草组认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走访国内部分档案馆,了解档案馆消防管理状况;针对消防安全组织架构、消防日常管理、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消防安全标牌标志设置、消防设备维护、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等开展了问卷调查。《规范》在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档案行业和消防行业专家意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规要求转化为具体操作标准,明确消防责任划分、应急预案编制等要求,引入消防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预防——监测——处置”的全链条管理机制。《规范》制定历经3年,在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规范》全文。 主要内容解读 《规范》共11章,从总体要求、消防安全责任、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消防档案和消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总体要求 该章分14条,主要从4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档案馆应贯彻的消防工作方针和原则,以及应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二是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三是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日常消防安全巡查、火灾风险评估、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等。四是建立微型消防站、消防安全培训、灭火疏散演练及灾后现场保护等。 2.消防安全责任 该章分11条。明确档案馆馆长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明确档案馆应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当地消防救援机构备案;明确物业管理单位应对委托管理范围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详细规定了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档案馆各部门消防安全负责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微型消防站管理人员及单位员工的职责。 3.消防安全制度 该章分3条。要求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包括: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防火巡查、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微型消防站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消防安全报告制度;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制度等。 4.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该章分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七条规定,消防重点单位应确定消防重点部位,实行严格管理。界定消防重点部位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对火灾高风险区域的精准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发生概率及损失,是实现“风险自评、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消防安全闭环管理与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 档案馆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涉及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场所,比如档案库房、档案接收室、整理编目室、修复室、实验室、消毒室、缩微技术室、数字化加工室、信息机房。二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展厅、报告厅、查档阅览室、资料室、培训教室、餐厅等。根据《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B/T 40248—2021)的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以通过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其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进而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三是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比如变配电室、厨房、锅炉房、车库及充电设施(包括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储藏室、临时施工现场等。四是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比如消防控制室(中心控制室)、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房、消防水泵房、制冷机房、空调机房、通信机房、防排烟风机房等。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要求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提示标识,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装备和个人防护器材,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处置操作程序并严格管理。 5.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该章分4条。一是档案馆实行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消防安全标志标识的制作与设置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 13495.1—2015)和《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 15630—1995)的规定。安全疏散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标志标识应完好有效并指向安全疏散方向。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每月检查一次,发现变形、破损、变色、模糊、缺失应立即更换或修理。二是应根据消防安全制度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并结合实际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宜采用电子巡更设备和人工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火巡查、检查时,巡查、检查人员和主管人员应填写巡查、检查记录表。巡查记录表应包括部位、时间、人员和存在的问题。检查记录表应包括部位、时间、人员、巡查情况、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三是档案馆应按照有关规范配置消防安全设施和器材。其中特级、甲级档案馆和属于一类高层的乙级档案馆建筑均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他乙级档案馆的档案库、服务器机房、缩微用房、音像技术用房、空调机房等房间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特藏库应设惰性气体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特级、甲级档案馆中的其他档案库房、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服务器房,乙级档案馆中的档案库房可采用洁净气体灭火系统或细水雾灭火系统。档案馆应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器材进行巡查、单项检查、联动检查,做好维护保养。四是档案馆应成立消防应急指挥机构,组成灭火和应急疏散职能小组,制定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档案馆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演练应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实施。 6.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该章分4条。一是明确了档案馆应制定消防安全培训计划,落实具体负责部门和负责人。二是对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作了规定。三是要求在档案馆长期工作的人员,包括档案馆正式员工、物业管理人员、其他外包人员每年均应至少参加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四是单位新招录人员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7.消防档案 该章分4条。规定了档案馆应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及具体内容。要求消防档案应详实、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8.消防管理信息化 该章分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的消防和应急救援技术与设备。该章鼓励有条件的档案馆建立消防管理信息化系统,对消防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落实各级消防责任,实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管理要求,提高消防预警、响应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全面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