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市委政研室主任、
机关党支部书记 杨青青
《重说中国近代史》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一天早上你起来突然失忆了,忘记自己是谁了,想想看你今后该怎么生活——你谁都不认识,这意味着忘掉了自己的历史。 其实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一个民族,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 历史,总要从不同的角度看才能不断接近真相。在张鸣看来,戏剧要有忠奸对立分明的两派,但历史中的忠奸是在他人讲述中加诸了个人的感情色彩而演变成为戏剧,以至于模糊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离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远。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张鸣以诙谐却深刻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看一段熟悉历史的全新视角,描绘出了不一样的近代中国众生相,没有对立分明的忠奸,没有不可理喻的强盗,没有戏剧性的胜利。无论是皇亲国戚、拳民走卒,还是士绅大臣、商人使节,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其个中曲折都在本书中有了一个基于人性的合理解释。 例如,林则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历史评价极高,但是在张鸣笔下,林则徐仍然是一位非常传统的官僚,在到广州之前,他对西方了解甚少,甚至对洋人腿是直的、没有茶叶就会撑死的神话深信不疑。再例如袁世凯,历史认为袁世凯是革命的叛徒,复辟帝制导致革命成果付诸东流,而在本书中,袁世凯是一位极有能力的人,他之所以称帝,是为了在当时信奉皇帝的历史背景和局势下,树立权威。因此,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很难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 在这本书里,张鸣不仅用充满个性的文字叙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左右历史进程的事件,而且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立场客观公正地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在他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精彩而又颠覆。顺着这本书的思路,可对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有个总体的了解: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 在张鸣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只作为学者研究的对象而存在,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事情。翻开这本书,从近代史的深处探寻一切问题的答案,只有冷静地审视过去,才能不在同一个坑里反复折腾、反复跌倒。 正如张鸣所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